
我们几个没人想去看《日掛中天》,除了近几年去国外参赛的电影普遍难看这一预判,也基于电影9月份在电影节放映后的口碑,让人确实不太有信心。

目前豆瓣首页上的五条热评,其实都是差评,其中有抱怨电影“预想到是过时的,但没想到如此过时”、“故事好土”、“内心和剧情全靠对白推,太偷懒了”。就连那条五星,也只给了剧情两星,另外三星给到辛芷蕾。
最终大家石头剪刀布,我输了我倒霉,我买票看,以往看电影都是费用自理,毕竟通常来说看电影都是视听感官体验、心情愉悦的事儿,自己享受到了。但这次我逼着他们帮我把票钱A了,否则我就会像电影里张颂文饰演的葆树那样,觉得电影欠我的钱,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。

《日掛中天》不值得花钱买票,九块九都不值,这样的电影就不应该有好票房,想看辛芷蕾的表演,等上线看免费的就好了,还能随时暂停逐帧琢磨细节,比大银幕上还方便。
《日掛中天》的剧情乏味、无趣、老旧,像极了上世纪《读者》上就为了挤出你眼泪的毒鸡汤文,相应的,角色设定则是病态、肤浅、毫无回味空间,角色间的互动让人如坐针毡、如芒在背,要不是带着“试吃”的任务和为了写稿子,或许我会中途离场。
桥段设定和剧情、人物关系的推进倒是不乱,只是这种章法太乏味了,没有张力也没有新鲜感,就像吃海底捞师傅表演抻面,看多了自己觉得浪费时间,抻面师傅也渐渐没有了表演的劲头。

这是《日掛中天》多数戏份都带给我的由内而外的观感。偿还情债,宛如共生的两个人,重逢不是幸福欢愉,而是恐惧和无所适从。之后的三角关系翻来覆去,在这里不剧透细节,只能说每一处设定都尽量在普世价值和情感里打转,但是都异常平庸,找不出一点惊喜,所以也没有一点感动,演员们始终哭丧个脸,你欠我我欠你,持续不断的人性和情感试探,看的真累。
这样的情绪和氛围,是我父母那一代人,或者年龄更大一点,五六十年代的人愿意看的东西,导演沉浸在自己的创作思维里出不来,也不想出来看看,那一套真的已经过时了,当下主流观众追求的是爱就轰轰烈烈的爱,不爱就果断放手都不带回头一下的,两个人在一起追求的是开心快乐、情绪价值共给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,偿还情债这一套真的不适用了。
再说,还债就得卖身?就要赔上自己的后半生?哪有这样的道理!
《日掛中天》就是这样的电影,如果你能被导演带节奏,进入电影,和角色共情,相信整体观感会不错,能跟得上剧情和情感推进,最后捅刀子的“炸裂”戏,没准儿还能哭一鼻子。

可惜啊,我从一开始就没进去,全程看演员们很努力的演,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员本身了,后面的戏越看越尴尬、越看越狗血,这几个人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,要受这样的惩罚还不逃走?
冯绍峰在里面还是帅的,尽管稍微有点老了,可这样的帅叔叔,只要走出去分分钟就能把年轻女孩儿迷的神魂颠倒,何必呢?真的说服不了我,或许把冯绍峰换成潘斌龙会好一些。
我非常认可黑泽明的那个观点,拍电影是愉悦的,观众看电影也应该这样。好电影要好看、要让观众能看懂,应该有美学享受。
现在挣钱很难,几十块钱买张票,总得给观众点什么吧?人类命运的宏大主题、人性深挖带来的感触,动作大场面的视听震撼,哪怕纯喜剧让人笑笑我都觉得值。
可是《日掛中天》啥啥都没有,唯一给到的就是几个角色在过往和情感旋涡里打转,导演的追求就是让观众被他们折磨,然后在旁边一遍遍问你——
够虐了吧?都这么虐了你怎么还不哭?

故事讲不好,制作也乏善可陈。现实题材不是《日掛中天》如此简陋、粗糙的借口。构图毫无章法,打光能省就省,美术杂乱无章,调色刻意又俗不可耐,这部电影,是最俗套的低成本国产片中,最不出挑的一部,导致看完电影,只能记住演员的高光表演,而记不住任何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场景和运镜。

随机想到去年蒂尔达·斯文顿和朱利安·摩尔的《隔壁房间》,同样有绝症和面对死亡的思考和人物状态,可人家的布景、美术多舒服。美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太重要了,这是多数国产电影都缺少的。
最后说说《日掛中天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表演吧。
无可否认,辛芷蕾确实出彩,她的这份出彩,让她捧杯威尼斯影后。
但“出彩”的另一面,是绿叶衬红花、是有更多平庸才显得出彩。这取决于这部电影的低成本、其他元素的乏善可陈,甚至没有群像去和辛芷蕾抢戏。就连三个主角,也都是“各自为政”,张颂文是体验派,辛芷蕾是方法派,冯绍峰是不太会演戏,三个人在一起各演各的,完全没有演员间配合的奇妙反应,这也是为什么张颂文和辛芷蕾抱头痛哭,都无法让我共情的原因之一。
但辛芷蕾的独角戏确实高光很多。她精准捕捉人物状态,收放自如,几乎没有一场戏很外放,但每一场戏都会让你觉得舒服、恰当、妥帖,比如医院那场戏,突如其来的无力感让她坐在楼梯上,马上就想到曾经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状态。

总结来说,辛芷蕾的表演,就是《日掛中天》这部平庸之作的唯一遮羞布。二者互相成就,电影托举辛芷蕾拿到影后,而影后辛芷蕾则帮电影拿到本不匹配的票房成绩。
《日掛中天》上映首日票房608万,这种电影,如果不是辛芷蕾、如果不是拿奖,连100万都不配。当然,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票房低于排片占比,导致上映第二天排片降至12.5%,总票房预测也从开始的3000多万缩减至目前的2628万,相信还会继续下降。
这些年市场不好,电影人们的日子也不好过,我不喜欢唱衰电影,可我还是要唱衰《日掛中天》,大家尽量避雷,这部电影票房不好,才会痛醒导演,痛醒这个行业,上世纪的过期东西就不要拿出来,拍电影要多走走多看看观众想要什么,这样才能拍出来好电影。
你活在自己的思维里拍烂片不尊重观众,就不配得到观众的尊重和票房回馈。
倍选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